引人入胜的襄阳市规划展览馆 记者 常世峰 摄
按照“开门办规划”等理念,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实现了“游一座馆,读一座城”;按照“疏建结合”理念,以知名学校、重点医院迁建为引领,着力疏解古城功能,加快城市新区聚人气;抢抓“城市双修”机遇,通过生态修复变采石坑为山体雕像……襄阳市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新理念,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不少实践,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规划引领”之路
考察一座城市,首先应看规划馆。
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就是襄阳市民游客品味城市历史、了解城市未来的一个重要场所。
浓浓的襄阳味,是这里留给代表团成员的最深印象。走进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砂岩浮雕,气势恢宏。襄阳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幅襄阳“一心四城”的城市格局图,上面有昭明台、古隆中、多宝佛塔、陈老巷等襄阳元素。
襄阳享有“汽车之城”的美誉,一幅由汽车螺母拼装的世界地图十分显眼,地图上清晰标注了襄阳的国际友城,让人眼前一亮。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一楼宋元襄樊之战体验区,游人可站在模型上,生动的影片和流动的护城河水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战场上的金戈铁马、鼓角铮鸣。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规划展览馆专门开辟了古城记忆区,庆美银楼、彭元昌绸缎匹头号、玉宝斋照相馆、陆羽春茶庄、江苏会馆、山陕会馆、黄州会馆等老字号商铺和会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作为规划馆,展示城市未来蓝图是重要功能。
战略规划、全域规划、东津新区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古城护城河周边城市设计、唐白河北岸城市设计、绿地系统规划……在襄阳市规划展览馆,人们触摸查询屏,便可全方位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50平方米的模型、接近180度的LED弧幕、声光电结合的城市总规沙盘秀……每天面向大众播放4次,每个市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城市的变化。
除了展示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襄阳市规划展览馆的科普教育内容也十分具有趣味性。
全息影像体验空间、城市风光VR体验区、醉美襄阳隔空互动展区、互动拍照、一站到底襄阳知识抢答展区、东风试车场体验空间、4D影院……多个互动区域增添了这里的趣味性、科普性。
考察期间,不时有市民在轨道交通、城市绿化等规划展板前指指点点,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品读城市、增长见识。
襄阳市规划展览馆,真正实现了“游一座馆,读一座城”。
“疏建结合”之路
今年2月,襄阳市教学质量最好的中学——襄阳四中的新校区,在襄阳市东津新区破土动工。
这是襄阳市着力疏解古城范围内城市功能的关键一招。
襄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襄阳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要坚持“疏建结合”。一方面,着力疏解功能、保护好古城区。严格执行“一城一水”保护条例,推动襄阳古城“减人、降高”,打通护城河,严控城墙周边建筑,确保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只出不进。
另一方面,完善配套,加快建设新区。自2012年获批湖北省第一个城市新区以来,襄阳东津新区从一个农业乡镇变为高楼林立、厂房整齐的现代都市新区,并于2016年年底成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
新城如何建?东津新区一设立,就面临这道考题。
“必须始终坚持产城融合。”襄阳市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产业决定城市,产业引领城市,东津新区要持续发展,第一要务是做深、做细、做透产业发展文章。
在起步之初,襄阳新区的项目筛选就十分严格。华为企业云华中大区数据中心、九州新能源汽车基地、高端摩擦材料产业园……按照绿色、智能等“关键词”引进的一批重点项目,夯实了新区发展基础。
促进产城融合,还得宜居宜业。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新城区配套服务功能是关键。
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已建成投用,日均接纳住院患者千人;东津实验小学成为襄阳市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高标准的大型购物中心已经封顶;49层的五星级酒店正在建设;水电气暖等各项配套设施全部完工……
有新兴产业支撑,有高标准的医院、学校、商场等配套,有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襄阳市“产城融合”建新区的路径十分清晰。
随着新区人气不断聚集,襄阳老城区功能的疏解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生态修复”之路
一座城市的旅游必须有能让人记住的东西,光有资源还不够,更应该有能看到、能摸到、能拍照、能体验的东西。
比如雕塑、遗迹、表演等。
襄阳市依托一座昔日的采石坑,“无中生有”建造摩崖石刻,实现修复山体、彰显文化双重功能的做法就收获了各方好评。
这座有采石坑的山,是襄阳有名的岘山。20世纪,这里曾是采石场,由于多年开山炸石,山体、崖壁变得千疮百孔,成为襄阳城南的一个伤疤。
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高70.5米、长230多米。眼睛长9米、高2米,鼻子长18米、宽9米,一个鼻孔可容纳十余人。
在伏羲雕像左侧,高50米、长约90米的孟浩然雕像已完工,崖壁上还刻有他的代表作《春晓》。
一招“无中生有”,既实现了生态修复,又增添了文化地标,疤痕变风景,令人深受启发。
除了岘山,襄阳近年还积极探索“山长制”,以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重点,3年内将着力完成鹿门山、岘山等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力争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洛阳也和襄阳等城市一样,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城市转型步伐。
看襄阳、思洛阳,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城市转型,我们的思路还应更新,我们的步伐还应更快。(洛阳日报记者 李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