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会展经济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46位。自2013年至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快速启动、稳步推进阶段,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
1 “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新春伊始,洛阳会展中心五楼办公室里一派繁忙景象。
5月9日至11日,2016中国(洛阳)国际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展览会将在洛阳会展中心举办,为给主办方振威展览集团提供更直接有效的服务,洛阳会展中心专门提供办公场所,目前基础办公设施已到位。
2016中国(洛阳)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2016第五届洛阳国际珠宝玉石及艺术品红木文化博览会等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市已成功举办各类展览137场,其中在洛阳会展中心举办展览102场,参观者达407.5万人次,展览商品销售额达135.6亿元,外地参展客商超过25%。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显示,在全国140个大中城市中,去年我市会展经济综合排名跃升至第46位。
“与国内一线城市及省会郑州等城市相比,我市会展业起步较晚,从2013年开始真正起步。”洛阳会展中心副总经理沈大富介绍,我市会展业经过近3年发展,形势逐渐向好,与周边会展业起步较早的城市相比,已经实现“弯道超车”。
会展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2012年7月,市花会办加挂市会展办牌子,2013年5月,市会展办增设会展管理与服务科;我市先后下发《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洛阳市会展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等,逐步建立起会展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
会展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我市会展业的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已逐步形成会展政策网上公开、工作问题微信提醒、相关材料网络报送和会展资源群里共享的服务体系;统计评估更加公正,聘请专业统计评估公司,做好会展活动跟踪评估;补贴奖励更加公平,完善了展前立项方案审定、展中专业公司跟踪评估和展后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核制度,2013年以来已为40项会展活动办理了补贴业务。
会展业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农业博览会、工业博览会、旅游博览会和创意产业博览会四大品牌博览会日渐成熟,中国轴承技术与服务博览会、亚太牡丹产业交易会、网交会已成为本地会展业亮点;98%的会展已实现招商及具体组织实施事宜由企业负责;专业会展不断增多,如国际芳香展、新能源汽车展等,外地专业会展公司来我市办展日益增多,外地专业会展公司洛籍人员回乡注册公司也越来越多。
2 找准差距,继续发力
市会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3年内,我市会展业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其他先进会展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一是会展业协调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日常消费类会展多,约占会展总数的72%,专业品牌会展少;展览活动多,约占90%,商务会议少;流动展多,约占60%,自办展少;可办展场地多,专业场馆少。
二是对会展主体的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洛阳本地专业会展新公司办展经验、能力不足,客户资源少,活动策划协调和市场运作能力较弱,存在亏损多、赢利少、办展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三是展馆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洛阳会展中心场馆设施及面积在国内同等城市中优势不明显,2014年、2015年展馆使用率为31%~33%;洛阳会展中心的道路标志少、抵达公交线路少,宣传不到位;体育场、体育馆、博物馆等场馆会展利用率较低。
四是会展业的整体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大,缺少有效的营销途径;组织企业外出学习交流、项目推介活动较少,会展宣传资源整合不够,单打独斗,效果欠佳。
3 放大优势,打造品牌
我市如何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表示,会展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属于综合效益高的“绿色产业”。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其他服务业比如交通、食宿、通信等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洛阳发展会展业的最大优势,在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洛阳应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会展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本土品牌会展项目,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精品会展;同时依托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开拓新的会展项目。”刘溢海建议。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建议,洛阳应加大会展市场的培育力度,发挥历史文化和工业基础优势,提升会展供给能力;利用高校资源,培养一大批会展业专业人才,服务本地会展业;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会展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企业制度的会展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记者 常书香)